到昨天(7月1日),北京自6月11日开始的这一波突发疫情开始走向尾声。7月1日,全市新增案例仅1例。全市有五个区已经29天以上没有新增案例,有12个区已经至少一周没有新增案例了。
算下来,新发地市场爆发疫情,累计给北京带来了329例。能迅速锁定这些病例,北京市雷厉风行开展的相当规模的检测与隔离,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7月2日发布的无新增病例分布图。
图片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在酷暑下为大规模人群辛辛苦苦做排查,还有这样一些读来让人心酸的新闻。当核酸检测成为「通行证」
晚一分一秒,病人的病情都有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越快将病人送入急诊室、手术室,意味着越有救治成功的希望。然而,疫情还未散去,想要治病住院,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于是,我们会在一些自媒体上看到人们发布的留言信息:一位初次突发脑溢血的病人,送到医院后被告知必须先做核酸检测,排队等了7个小时,检测结果等了3天,再去医院已经彻底偏瘫;
|公众号「鱼眼观察」的文章《变味的核酸检测》底下网友的留言。
图片来源:「鱼眼观察」截图
80多岁的老人胯骨摔骨折,没有做核酸检测无法住院,家人抬到检测点时疼到几乎昏厥,做完检测还在家躺了3天等结果;
|公众号「鱼眼观察」的文章《变味的核酸检测》底下网友的留言。
图片来源:「鱼眼观察」截图
演员潘粤明父亲在家中摔倒,送到医院检测出新发脑梗,因为无法住院,潘父打完点滴后又被送回家。在等待检测结果期间由于潘父病情恶化,潘母冒着极大的风险为其针灸治疗,所幸转危为安;
|6月20日,潘粤明在微博叙述了父亲看病住院无果,只得回家的经历。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潘粤明一位中年妇女同样遭遇脑溢血,在开颅手术之前,被告知必须核酸检测阴性才能做手术。这名妇女其实在一周前刚做完核酸检测,但因为过了7天有效期,而且非本院检测结果无效,等重新检测完,已经过了开颅手术的最佳时间,实施微创手术放出脑部积血也无济于事,最终不幸离世。
|博主「雪猹」在微博分享了这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幸遭遇。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雪猹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近期国内各地医院内外发生的事情。网友们将其分享到网络上,即使不说字字泣血,也让看到的人感到不解、难过。在医院,很难说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因为在这里,「欢」就是康愈,「悲」很可能就是死亡。对肉体凡胎来说,生病,尤其重疾,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世事难料,谁能保证自己不会遇上点倒霉事?但是,如果遇到必须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的急病,还必须先取得核酸检测的「通行证」,那么,可以想象,没法及时取得「通行证」的病人,很大可能会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生命。上面列举的事例,已经说明,有些病人为核酸检测「通行证」支付了巨大代价。如果核酸检测「通行证」需要病人支付如此巨大的代价,理性来说,这样的规定,必须经得起追问。每一个付出代价的病人,以及未来还可能受损的病人、潜在的急症病人(这几乎意味着每一个人,包括制定政策的人),都有权发问。
说的极端点,如果病人因此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好歹也能知道自己算是为了更大的公共利益而牺牲。当然,如果经不住追问,那么为了病人尤其急症病人的安全,出台规定的部门,应该反思并考虑调整。
| 中国汉字,既是历史,又富含智慧。明白特推出「明白字课」通识课程,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订阅。带您走进汉字的世界,发现汉字之美,领会汉字之意。
就算核酸检测是必要的,也就是说,为了公共安全,必须要在救治病人前做核酸检测,在尊重这个前提的条件下,应该设法让病人尽量减少代价,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思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缩短检测流程,为病人得到有效救治腾出宝贵的时间。单纯的核酸检测最快是2-4小时,再加上排队、标本取样和送检的时间,整套流程下来大约需要两天左右。这对于急诊病人来说,如果必须拿到核酸检测报告才能开展相应急救,那就相当于在鬼门关还要多停留2天。就这两天的时间,不说全部,绝大多数急诊病人估计都要栽在这道坎上。| 6月14日,北京市民在宣武体育场排队等待进行检测。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疫情爆发以来,为了提高检测能力,北京做了多方安排。按照央广的报道,「北京从6月12日以来,对相关人群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应对激增的样本,北京的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努力增加实验设备和人员,乃至新建实验室,日最大检测量已提升到45.8万份」,同时从外地调来了20多支医疗支援队以及相应核酸检测设备。在短短半个多月时间里,144家检测机构一共检测了768万多人,单日最高检测人数是108万多人,这份成绩并不算差:「截至6月28日12时,北京累计完成采样829.9万人,已完成检测768.7万人,基本完成“应检尽检”人员动态清零。全市检测机构已增至144家。检测量由6月11日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暴发时的4万份,提升到45.8万份。其中,对部分人群实施5人及5人以下样本混采,单日最高检测108.4万人」。| 6月12日以来,北京市民排队等待进行检测有所缓解。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有些地方,为了缩短急诊病人的核酸测试时间,也做了努力。比如哈尔滨市在4月份为「急病险重」开辟绿色通道,核酸检测最快只需6-8小时。|从3天到30分钟,疫情威胁之下,全球新冠病毒检测提速140倍。从上面的不完全统计可以看到,要想减少测试时间的方法,至少要能摆脱送回实验室的依赖,这就需要床边分子检测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样本不用提交实验室,一个小时内就出结果。目前国内的核酸检测,从科研来说,实验室里甚至实现了高病毒浓度样品十分钟出结果、极低浓度样品四个小时出结果,但如果还是要依赖实验室的话,投入到大规模人群的检测,就算检测时间本身不长,但时间瓶颈会卡在实验室的能力上,依然难以压缩时间。不用依赖实验室的,采用床边分子检测技术的,成熟的设备应该有德国博世集团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部(Bosch Healthcare Solutions)开发的新冠病毒全自动快速检测Vivalytic VRI设备,从样本采集到结果呈现仅需2.5小时,准确率高达95%。图片来源:Bosch Healthcare Solutions GmbH
还有美国雅培公司 (Abbott Laboratories)的产品。雅培发布了一款新冠病毒的即时检验设备「 The Abbott ID NOW COVID-19 test」,就是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推荐的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ID NOW」。读取只需要5分钟,全部过程23分钟,便可获得检测结果。并且,这套设备轻便小巧,易于携带,它在3月27日同样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EUA),公司预计每月可进行约500万次测试。| 雅培公司开发的新冠病毒测试设备。
图片来源:Abbott这些可以现场出结果的检测设备,有可能被中国引入使用吗?一个简单的看法,如果我们认为急诊病人都必须要核酸检测了才能抢救,那就要有可能,就应该使用全世界最好的方法或者设备,尽量压缩「因为核酸检测而耽误抢救病人的时间」。生命宝贵,只有这样的举措,才能对得起病人的等待与牺牲。
而且,更妥当的方式,应该区分出急诊病人的核酸测试流程与普通测试的流程。
就好比救护车、消防车适用的交通规则,不应该与普通车辆的交通规则一样。
哪怕必须核酸检测,在急诊室门口,我们也应该多想一些方法。比如,在全民都能使用之前,优先采购德国、美国先进测试设备用于急诊使用。再比如,医院应该接受承认7天内其他医院的核酸检测结果。或者,有没有可能,病人在家也能自行测试,而医院同样承认。以美国为例。4月21日,FDA批准了一款在家测试设备的紧急使用授权(EUA),测试者只需在家自行用鼻拭子采集样本,保存以后邮寄到附近实验室,便能收到检测结果。这也降低了去医院或检测点检测的交叉感染的风险。5月8日,FDA进一步批准了一款检测新冠病毒的唾液收集装置,能够更加方便快速进行核酸检测。以上这些方法,都有助于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增加救治成功的希望。在急诊门口多为病人努力一分,他们的生命与健康就能多一分保障。如果核酸测试是必须的,哪怕急诊病人都不例外,那么,这也意味着,制定政策的人,对急诊病人至少要多一份责任,至少应该为急诊病人多考虑一些。
因为,核酸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命,那就不能以急诊病人的生命为代价去落实。核酸检测的效果
我们已经知道,为了核酸检测,要如此大费周折。那么,很容易产生第二个疑问或者追问:
核酸检测靠谱吗?准确率有多高?
前面提到的分析,乃是假设我们承认核酸检测是必须的。而这个假设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核酸检测是靠谱的,有用的。
说的极端点,如果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低于一半,那检测不检测就失去了意义。相当于既没测出病人,又浪费了社会的巨量成本,包括急诊病人的生命。
或者,换一个方式说,如果核酸检测有多种方式,那么,目前的核酸检测是不是用了准确率最高的方式?我们知道,核酸检测是通过在人体寻找到新冠病毒的核酸,即遗传物质RNA,就可以证明病毒已经感染了人体。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会破坏呼吸系统,在肺、气管、鼻腔、口腔中,都会发现病毒的存在。按照标本类型不同,分别有鼻拭子、咽拭子、痰标本等检测渠道,如今最快速、方便,因此也最重要的两种检测方法,就是鼻拭子与咽拭子检测。
由于咽拭子相比较更为方便采集,且更少不适感,因此在北京「全民检测」过程中,大部分医院与临时检测点采取的都是咽拭子检测。
| 6月17日,北京东城区一工地工人接受咽拭子核酸检测。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根据医学界的研究,比如《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中论文《鼻拭子与咽拭子两种取样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筛检中的比较研究》的试验结论,咽拭子的检出率要大大低于鼻拭子。实验人员从100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同时分别取100分鼻、咽拭子标本,结果发现,鼻拭子标本检测阳性89份,阳性率为89%,而咽拭子仅为54份,阳性率为54%。至于原因,主要与病毒量的多少有关,这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可能与试验本身的器材有关,即鼻拭子的检测设备要比咽拭子更优良,能够抓取更多的病毒样本;第二,患者鼻部所带的病毒量多于咽部。这并非一二特例,而是有相关实验证明,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中鼻腔病毒载量确实高于咽喉;第三,可能与采样环境有关。采集咽拭子标本时,医务人员需要直接面对患者口腔,增大了被感染的风险,因此采样时间往往只有数秒,有时候无法采集足够量的标本,导致病毒数量低,没有达到检测下限,出现「假阴性」情况。而鼻拭子采集时医务人处于患者侧面,降低了被感染风险,因此能收集到足量的标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鼻拭子的检出率都高于咽拭子,应该优先考虑鼻拭子取样。其实,从实验也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并不能完全保证检测出是否感染病毒。因为这两种方法只适用于那些病毒已经蔓延到鼻腔、咽部的感染者,如果是在潜伏期、早期的无症状感染者,鼻腔咽部病毒数量过低,也难以发现病毒的踪迹。2月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表示,核酸检测只有30%-50%的阳性率。如果真是这样,核酸检测的结果还不如扔一枚硬币来的准确。当然,也有更有效的方法。便是进行「1+3检查」,是指除了核酸检测外,还要进行抗体检测、CT影像和血常规检测。抗体检测顾名思义,它不直接检测病毒本身,而是检测病毒侵入后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但是抗体检测存在窗口期,即在疾病的感染早期,人体内可能还没有产生抗体。因此,抗体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CT影像检测是直接通过医学设备观察肺部影像的改变,来诊断是否感染病毒;另外,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样本检测结果也会发生变化,以此也可作为判断的依据。|北京朝阳医院五人专家组正在核查需住院或手术的门急诊患者。该医院所有的门诊急诊患者如果需要住院或手术,需要经过多重检查。
图片来源:民生周刊「1+3检查」通过病源学、血清学、影像学等诊断方法的结合,再加上流行病学史问询,比如近14日内有无去过新发地市场等等方法,尽可能保证检测到位,不会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可是问题在于,哪一位急诊病人经得起「1+3检查」的「折腾」?所以,核酸检测如果是急诊病人就诊前必要的前置条件,那么能否拿出更快速的检测方法?能否摒弃一刀切的做法,选择折衷来解决问题?如果核酸检测检测率不高,能否改换另一种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或者说,核酸检测作为前置条件,是否需要怀疑其必要性?既然要公共安全而设置了核酸检测的门槛,那么急诊病人相当于把命都压上去了。为了他们的安全或不白白牺牲,多一些考量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以上这些,都是「规则」制定者需要面对并回答的问题。■Soo Rin Kim. Trust, Testing and Tracing: How South Korea Succeeded Where the US Stumbled in Coronavirus Response, abc NEWS.Benjamin Siegel.Democrats Question Qccuracy of New Coronavirus Antibody tests, abc NEWS.Detect COVID-19 in as Little as 5 Minutes, Abbott NEWS.刘焱斌、刘涛、崔跃、王博、罗凤鸣. 鼻拭子与咽拭子两种取样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筛检中的比较研究,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0.中南医院:恢复风平浪静,服务普通就医需求, 新京报网.市第一医院发布关于入院患者、陪护人员及门急诊特殊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通知, 呼和浩特日报.为"急病险重"开辟绿色通道 核酸检测最快6-8小时出报告, 黑龙江日报.世界虽大,我们想邀各位学友一起去看看。下载「知鸦」APP,7天免费畅学。